庫德族地理分布圖
2008/06/01 來源:軍事新聞網
前言
庫德族是古老的遊牧民族,也是中東第四大民族,僅次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卻一直沒有自己的國家,居住在土耳其東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部、敘利亞東北部、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南部地區,因各國怕激起庫德民族主義,故人數估算差距頗大,據統計庫德族約有兩千萬人至三千萬人之多,在土耳其境內的庫德族人約一千二百萬至一千四百萬人,約佔土耳其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居住於土耳其東南部,土國庫德人幾乎是全部庫德族人的一大半;另外伊朗約有五百萬人、伊拉克約有四百萬人。庫德族與土耳其之衝突,與十九世紀興起的民族國家與二十世紀盛行的族群政治脫不了關係,庫德族畢竟在土國是少數,政治上居劣勢,經濟上居住於土國山區也屬弱勢,庫德族爭取獨立,就是渴望改變經濟與社會的邊緣化,乃至於種族壓迫的處境。
庫德族民族意識引爆土耳其動盪局勢
衝突發生歷史源由
庫德族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雖有自身的語言、文化,卻在各國壓抑下,兩千多年來只在一八四四年至一八四六年曾經短暫建國,它的創始人是貝迪爾汗。當時其領土從波斯邊境一直延伸到美索不達米亞。一八四六年,貝迪爾汗下令佔領基督教聶斯托留教派的幾個山村,這使得以「東方基督教」保護者自居的法國和英國得到藉口,威脅當時土耳其伊斯坦堡蘇丹出兵鎮壓而亡國。
一、建國之歷史依據: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土耳其鄂圖曼帝國戰敗。為了瓜分鄂圖曼帝國,協約國聯軍與土耳其簽訂色佛茲(Sevres)條約,土耳其被迫割讓廣大領土,並同意居住在幼發拉底河以東和亞美尼亞邊界以南的庫德人先自治,如公民投票贊成獨立則准其獨立。這是國際和土耳其官方首次對庫德民族的承認,也是至今庫德民族主義分子要求獨立建國的根據。
但隨後推翻鄂圖曼帝國而起的土耳其共和國領袖凱末爾,認為色佛茲條約喪權辱國,不予承認。一九二三年土耳其和協約國改簽洛桑(Lausanne)條約,廢除色佛茲條約,土耳其收回部分失土,取消庫德人的自治獨立權利,庫德人的建國夢想因此破滅。
二、庫德工人黨與爭取獨立:
土耳其庫德族為了爭取權益,甚至獨立自治,乃於一九七四年由庫德族大學生組成安卡拉高等教育民主愛國協會,後來逐漸走向馬克思主義路線,吸收庫德族中、下階層人士參加,尤其是勞工階級。建國路上屢被強權過河拆橋的土耳其庫德族人,終於在一九七九年成立了激進「庫德工人黨」,企圖透過武力手段建國,並在一九八四年展開全面武裝革命,進而被土耳其、美國和歐盟等列為恐怖組織。
庫德工人黨主張在以庫德人為主的土耳其東南地區謀求獨立建國。一九八四年庫德工人黨成立武裝游擊隊,以鄰近的伊拉克、敘利亞及伊朗邊境地區為據點,不時潛回土耳其東南地區進行分離主義活動,至一九九八年,十四年來與土耳其政府軍的流血衝突,已造成約三萬多人喪生。而土耳其當局每年圍剿軍費達數十億美元,對土耳其經濟也是重大負擔。庫德工人黨游擊隊分子常在土耳其各大城市,進行炸彈爆炸,暗殺官員、軍警及綁架外國觀光客等恐怖活動,嚴重破壞土耳其的治安與觀光事業。土耳其當局也因庫德族問題,在國際社會中遭受迫害人權的指控。
重要衝突(或戰役)事件經過
土耳其與庫德族叛軍之衝突,主要是指庫德工人黨所主導的恐怖攻擊。現分述如下:
一、恐怖活動與首腦被捕:
從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二年,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記錄在案的恐怖活動有四萬三千多起。在衝突當中,土耳其前總理尼哈特·埃利姆(Nihat Erim)於一九八○年被暗殺身亡。當年土國軍事政變大部分結束了雙方衝突,庫德工人黨的黨員被判死刑、徒刑或流亡敘利亞。
一九九九年,土耳其政府逮捕了工人黨領袖奧賈蘭。奧賈蘭被土耳其宣判死刑;之後上訴到歐洲人權法庭,土耳其政府才減至無期徒刑,使他不致被處死。
二、近期重大衝突:
被捕的奧賈蘭發出關於和平方案的號召,庫爾德工人黨從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起宣布停火,但土耳其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和總參謀長亞沙爾·比於卡尼特將軍不承認此一行動。據稱埃爾多安說過:「停火是在兩國之間進行的,不屬於恐怖組織。」土耳其陸軍也要求盡速對伊拉克北部的庫德工人黨訓練營展開行動。
二○○七年十月上旬,庫德工人黨武裝部隊進行了一次伏擊,這次襲擊鄰近伊拉克邊境,打死十三名土軍士兵。這個事件觸發了土耳其政府新一波越過伊拉克邊境打擊武裝分子的行動。
二○○七年十月十七日,土耳其國會批准了軍隊進入伊拉克追擊庫德工人黨武裝部隊,於是土耳其政府於十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發動攻擊,清剿庫德工人黨叛軍。
同時,伊、土兩國執政當局也同意共同掃蕩大約三千五百名在伊北山區所出沒的庫德武裝分子。觀察家也認為,土國可能在冬天過後,再一舉揮軍清剿庫德工人黨游擊隊。
當前局勢發展說明
因庫德人在各國都是少數民族外,區域政治因素考量,各國都打壓庫德人,而國際強權為利益而袖手旁觀,土耳其是庫德人聚集最多的國家,土耳其與庫德族的衝突,不但造成土國發展上的障礙,也成為各國影響土國政治的工具,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期間,土耳其讓美軍使用它的軍事基地攻擊伊拉克。波斯灣戰爭結束後,土耳其在美國默許下,大肆掃蕩境內庫德族,於是庫德工人黨便躲入伊拉克北部禁航區。
一九九六年九月,伊拉克進入禁航區擊退反海珊政府的庫德族,於是又有大批庫德族人欲越界進入土耳其,土耳其又不讓這些難民進入,於是在美國默許下,在伊拉克北部靠近土耳其邊界處設立十五公里的「安全區」,使庫德族變成伊拉克海珊政府的燙手山芋。
美國在出兵伊拉克時,曾借助庫德族民兵,協助推翻海珊政權,因此伊北庫德族地區也獲高度自治,美國基本上不願伊拉克局勢更複雜化,相對於其他地區,伊北庫德族地區反而是伊國境內相對安定的地區。但土耳其與世界多數國家都列為恐怖組織的庫德工人黨(PKK) 可能受到伊北庫德族領導階層的包容,並在當地取得武器和炸藥攻擊土耳其。土國也勢必無法容忍,且若土國東南部庫德族也要求高度自治,土國會擔心庫德族實現建國夢,必會以武力防患未然。
對國際或區域戰略局勢的影響性
庫德族叛軍與土耳其政府的衝突,被視為是以、巴衝突外,中東第二個火藥庫,土耳其政府之所以不斷忍讓庫德工人黨的主因,在於歐盟不斷警告土國不得動武,而土耳其又很希望加入歐盟,但因為歐盟領袖三不五時反對土耳其入會,讓歐盟對土耳其輿論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目前能阻止土國出兵的還是美國。
一、對國際油價衝擊大:
伊拉克北部有豐富石油資源,且伊國最大油田位於北部,北部城市摩蘇爾和基爾庫克,更是石油設施重鎮。自二○○三年美軍侵伊後,伊拉克北部石油管道就成為武裝分子破壞對象,導致現時伊拉克的原油出口,主要經伊拉克南方港口海運輸出。因此土耳其揮軍攻入伊北,雖不致直接影響原油供應,但伊拉克局勢益形動盪複雜,難免加深市場憂慮,在心理效應下,可能導致全球油價向上攀升。
二、影響區域和平:
庫德族爭取獨立運動,主要涵蓋到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等國,各國勢必出兵阻止分離運動,區域衝突加劇。由於權力政治在國際政治與戰略上早已充分顯現,中東種族和宗教複雜,爭端一起將成為區域和平不穩定因子,且地緣政治加上大國利益角力,情勢益形複雜。
結語
民族主義與族群政治猶如雙面刃(英諺有云:There are two sides to every question),庫德族是一個悲情的民族,在外缺乏國際強權,尤其是美國的支持,獨立建國之路迢迢無期,而在內又因本位主義及散居各地而無法建國,庫德族爭取民族自決,採取激烈的武裝革命、恐怖攻擊,這是場典型「不對稱的戰爭」,唯對於庫德族和土耳其都是雙輸結局。民族自決、住民自決雖是民族國家出現後的國際潮流,也是聯合國憲章所楬櫫的基本人權。因此,土耳其當局唯有在政治上給予高度自治,經濟上給予扶弱濟貧,才能根本解決庫德族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