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者按語﹕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3月28日報道﹕楚雷斯‧塞普爾(Chris Seiple)是美國政府重要智囊之一﹐他的公開身份是“關心全球事務研究所”所長﹐以推行(基督教)宗教自由政策為旗號﹐深入穆斯林國家進行調查﹐為總統出謀劃策。 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就任之後﹐向世界表示將改變布什時代的策略﹐對穆斯林世界採用「新思考」﹐為此﹐塞普爾發表文章﹐告誡奧巴馬總統注意某些政治術語﹐在穆斯林國家不受歡迎﹐希望他在新思考中認真考慮。 原文的標題是﹕「勿對穆斯林說這十個詞﹕我們說話的意思同他們聽話大不一樣」(10 Terms Not to Use with Muslims﹕There’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We Say and What They Hear)。 在譯文中對原文有所解釋。]
我經常到穆斯林國家去旅遊和考察﹐走遍中東﹑中亞到東南亞。 我深感欣慰﹐因為到處都有我的好朋友﹐他們都是虔誠的穆斯林﹐對我無話不說。 按照朋友的分類﹐他們同我保持互相尊重的關係﹐信仰不同﹐但互相能耐心地傾聽﹐而且明確表達個人的喜怒哀樂。 我們彼此理解﹐保持不同見解﹐談談頗能深入下去。
我從穆斯林朋友那裡學會了許多新知識﹐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對政治問題不固執﹐因為政治觀點隨風而變﹐極不穩定。 但是﹐我們之所以能維持長期友好的關係﹐是因為我們彼此尊重﹐這是穩定的因素。 假如只是見面談談話﹐虛假客套﹐不見真心﹐毫無意義﹐而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話題可以入木三分﹐觸及到問題的實質部份。
奧巴馬總統就職之後﹐一直在考慮對穆斯林世界的新戰略﹐他已定於4月6日至7日訪問第一個伊斯蘭國家土耳其﹐並且將發表政策性演講。 與此同時﹐美國的安全局和外交部門都在研究奧巴馬政府的新政策﹐制定新時代的全球戰略。 我願借此機會向總統和他的幕僚們提出我從穆斯林朋友那裡獲得的信息和心得﹐在同穆斯林朋友們交談的時候﹐為了保持友好的氣氛和密切關係﹐有些說話的禁忌和禮儀不可掉以輕心。 以下僅舉十個例子﹐願是拋磚引玉。
一﹐ 「文明的衝突」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這句話在西方很時髦﹐我們的人說這話﹐好像很有學識﹐紳士派頭﹐但是穆斯林卻把這話理解為挑舋﹐說話的人是個壞小子。 因為這個詞組中的定義詞是「文明」﹐西方人以代表現代文明自居﹐自稱是維護文明﹐那麼「衝突」的另一方﹐必然是不懂文明的野蠻人。 在眾多「文明」的定義中﹐其最基本的對抗是﹕(一) 美國所領導的反恐﹐就是與不文明作戰﹐與伊斯蘭作戰﹐在世界各地制止恐怖活動﹔(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全世界推行西方式民主和法制﹐惟我獨尊。
二﹐「世俗化」(Secular)
「世俗化」在西方人的思想中意味著﹐政治與宗教分離﹐是歐洲革命的偉大成就﹐代表現代意識。 對於穆斯林來說﹐世俗化是代表否定上帝存在﹐「無神社會」(godless society)﹐排斥宗教信仰。 在所有的穆斯林國家﹐宗教是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且佔有精神統治的地位。 不信仰真主﹐根本就不是穆斯林。 穆斯林比較容易接受的一個詞組是信仰「多元化」(pluralism)﹐可以替換這個詞。 不論有沒有宗教信仰﹐互相尊重﹐和平共處﹐符合伊斯蘭精神。
三﹐「同化」(Assimilation)
對於穆斯林﹐「同化」的意思是﹐凡是生活在北美洲或歐洲的穆斯林﹐都應當入鄉隨俗﹐向西方人看齊﹐放棄自己文化的特殊性﹐更深入一步﹐是要求穆斯林接受西方化﹐基督教化﹐完全溶化掉。 一個可以被接受的替換詞是「融入」(integration)﹐在一個社會中﹐各有特色地維護團結﹐目標一致﹐但互相尊重和平等。
四﹐「宗教改革」(Reformation)
基督教進入歐洲之後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已經不是耶穌基督在伯利恆時代的宗教了﹐面目全非。 基督教世界最重大的一次改革是發生在十六世紀的馬丁‧路德的偉大成就﹐形成了基督教新教﹐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和自由主義文明。 對穆斯林來說﹐提出「宗教改革」是直接對他們侮辱﹐因為在伊斯蘭世界﹐一切宗教運動﹐都是回復到《古蘭經》中去﹐更加純潔地遵循先知穆聖的言行。 凡是偏離正道的改革﹐一律都是異端邪說。
五﹐「聖戰者」(Jihadi)
伊斯蘭詞語「吉哈德」﹐歷來被西方人故意誤譯為「聖戰」﹐借用基督教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事件強加給穆斯林。 「吉哈德」本意是「為正道奮鬥的精神」﹐意思是善良﹑奮進﹑正義與發展﹐戰爭是最後一種選擇。 對於個人行為﹐「吉哈德」的意義是克制私慾﹐堅韌不拔﹐努力向善﹐奉獻社會﹐接近真主。 西方人對吉哈德精神先從誤譯的「聖戰」入手﹐製造宣傳誤導﹐然後在「世界反恐」運動中為發動襲擊找借口﹐給人們的印象是﹕凡是穆斯林「聖戰者」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恐怖分子。
六﹐「溫和派」(Moderate)
「溫和派」本來就是一個模棱兩可的詞語﹐沒有固定的標準﹐或缺乏原則﹐主要是指政治立場和態度。 西方人喜歡這個詞﹐轉為對伊斯蘭信仰的描述﹐希望穆斯林不要對宗教那麼嚴格﹐斤斤計較﹐應當學習大多數西方人那樣﹐對宗教馬馬虎虎﹐隨機應變。 我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如果有人稱我是「溫和派基督徒」﹐對我是傷害﹐因為我相信《聖經》中不容置疑的原則性。 對於穆斯林﹐這同樣是一種冒犯。
這個詞常用在不同信仰者之間的交流和對話中﹐其中有避免衝突﹑互相讓步的含義﹐為了適應社會和環境的需要而降低自己的信仰要求。 不如使用「多種信仰」(Multifaith)﹐給各種信仰的人有充足的空間維護自己的特色和原則性﹐承認互相平等﹐保持互相尊重。
八﹐「自由」(freedom)
「自由」本是好意﹐不幸的是﹐被美國的政治家們用濫了﹐變成了政治術語﹐成為布什總統對外政策的主幹精神﹐有顛覆傳統的強烈含義。 「自由」一詞被西方的某些人濫用到了自私﹑放蕩﹑沒有廉恥﹑自以為是﹑反叛傳統的同義詞。 自由並沒有因此而成為「廢詞」﹐但使用時須小心﹐譬如分清是爭取社會解放的自由﹐還是免遭襲擊保證安全的自由﹐必須根據具體情景﹐避免衍生有攻擊性的意圖﹐如在談論和平﹑公正﹑仁慈和忠誠的內容時。
九﹐「宗教信仰自由」(Religious Freedom)
很不幸﹐這個詞如果出於一位西方領導人口中﹐它的意思是「在穆斯林社會中基督教教會有傳播基督教的自由」﹐自由選擇「福音」﹐對穆斯林社會具有明顯的攻擊性。 我建議改用宗教寬容和互相尊重﹐例如多元化社會﹐或多種信仰並存﹐互相尊重﹐共建和諧社會。
十﹐「寬容」(Tolerance)
「寬容」隱藏著一個深刻的貶義﹐就是不承認對方的合理性﹑正當性﹑必須性﹐而是彰顯當權者的仁慈﹑放寬﹑大度。 「寬容」只能是暫時存在的權宜之計﹐在不同宗教間和文明之間﹐不能依賴一方的寬容而長期存在下去﹐更不能用「寬容」處理國際間的重大挑戰和事務。 在不同文明和宗教之間﹐只應當承認互相平等的地位﹐求同存異﹐互相信任﹐維護對方尊嚴和信仰感情﹐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表示仁慈和寬大﹐勉強允許對方的存在。
每個時代都會流行一些專門的術語﹑行話或習語﹐但在使用中不斷淘汰﹐創造新的社會交流詞語。 自從「9-11事件」以來﹐布什總統宣佈領導西方世界「反恐」運動﹐出於政治的需要﹐借用了一部分語言的功能﹐以便於交流和暗示﹐其中有許多針對穆斯林世界的誤導詞語。 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規律﹐但是今天適逢新總統上任﹐決心修正過去的路線和政策﹐有必要提出美國前期規劃中過時的術語﹐盤點家底﹐改弦更張﹐為了表示改革的誠意﹐從語言用詞上展現新時代的特徵。
(阿里編譯自10 Terms Not TO Use with Muslims by Chris Seiple﹐譯文稍有詮釋)
發佈: 2009-4-02 17:29 作者: 伊光編譯 來源: www.csmonitor.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