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8835038   

《古蘭經》說:“你們當崇拜安拉,不要以物配主,你們當孝敬父母。”(436)又說:“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弱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乳是在兩年之中──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後的歸宿……’”。(3114

我們看到安拉把崇拜他和孝敬父母相提並論,把感謝他和感謝雙親相提並論,以此強調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經文也鄭重指示我們,若要有意義的度過短暫的一生,獲得兩世的幸福,就務必辦妥兩件要事:一是崇拜安拉,二是孝敬父母。因為安拉創造了我們,父母生養了我們。先知(願主福安之)說:“安拉的喜悅在於父母的喜悅,安拉的惱怒基於父母的惱怒”。(鐵爾密濟輯錄)還有著名的聖訓:“天堂在母親的腳下”。(伊本﹒罕巴尼輯錄)

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人在大街上站著,哪裡也不去。天色黑了,一個好心人問她有沒有家人的電話號碼或者家庭住址,這個老人掏出手中的紙條,上面寫著“看到這張紙的好心人,請把她送到福利院”。社會上拋棄父母的人越來越越多。“一個老能養10個小,十個小難養一個老”幾乎成為現實的真實寫照。許多人能夠養起寵物,但養不起自己的父母。

天下隻有忤逆父母的兒子,沒有不疼愛兒子的父母。下面兩個故事足以說明這個道理。

一個兒子把自己的母親背到荒郊野外野狼出沒的地方,把她扔在了那裡而後離去,隨後他後悔了,就折回去找母親,因為羞愧,他就把自己的臉蒙著並且說話的時候改變了腔調,她的母親也沒有認出他,老母親說:“你看到我兒子了嗎?他長的這樣這樣,如果你碰到他告訴他要小心別讓狼吃了,這個地方狼特別多。”

有一男子養不起年邁的母親,決定把她背上山丟下去。傍晚,兒子說要背母親上山走走,母親吃力地爬上他的背。他一路都在想爬高點再丟下她,當看到母親在他背上偷偷折斷樹枝時,他很生氣地問:“你折斷樹枝幹什麼?”結果母親的回答讓他淚流滿面:“傻兒子,我怕你等會兒一個人下山會迷路。”

無論兒子怎樣對待父母,父母的仁慈之心總是大於怨恨之情。母親明知道孩子如此不孝,不願意奉養她,她還是一路做記號,怕他兒子找不到路回去。

一個小兒子在他的畫冊上天真地畫著,他畫了一棟房子,一個房間挨著一個房間,母親看到兒子會畫畫了,很高興,就問兒子這是什麼?兒子說“這一間是客廳,這一間是我的臥室,這一間是書房,這一間是哥哥的,這一間是來客人住的。母親問:“那,我和爸爸的臥室在哪裡?”兒子想了想,在他畫的那棟房子之外,隨便畫了一個小棚子,說:“這是你們的房子,和爺爺住的一樣。”原來這位母親讓他的父親住在他們房子外面的棚子裡面。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而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我們就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孩子的模仿力與觀察力都很強,我們對待自己的長輩是什麼態度,孩子對我們就是什麼態度,這就是最直接的影響,我們就是孩子或好或壞的榜樣。

同時,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什麼,你爺爺如何如何,你奶奶如何如何,避免讓孩子覺得孝敬父母是一種強迫性的勞動,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孝順之舉本應發自內心,豈能被迫地表達?培養孩子,在棍棒威逼之下是不可能培養出孝心的。孝心,只有在家庭融洽的氛圍中,在愛心的驅使下,慢慢地養成,並逐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一旦孩子表達了孝心,父母應該及時表現出欣慰和滿足,必要時還應給予必要的鼓勵,讓孩子覺得孝心的表達非常值得,非常快樂,非常幸福。

所以,我們在工作之餘要多與老人相處,自己首先要做到孝敬長輩。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孝”不是可為可不為的副功,“孝”也不是討價還價的交易,“孝”是宗教信仰,“孝”是宗教功修。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該記著,父母生你養你,你小的時候,他們不怕髒不怕累,給你換洗尿布;餵飯的時候怕燙著你,先自己嘗;當你生病的時候,他們徹夜難眠;你離開家的時候,他們牽腸掛肚;而當我們長大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要回報父母恩,我們是否為父母捶過背、捏過腳?我們是否……是否……

艾布阿布頓拉哈曼問先知:“什麼事情安拉最喜歡?”先知回答:“按時的拜功。”“然後呢”?“孝敬父母”。“然後呢”?“為主道出征”。(布哈裡、穆斯林輯錄)

孝敬父母是繼禮拜之後安拉最喜愛的功修,孝敬父母又排在了聖戰前面。

一個人請求先知(願主福安之)允許他參加聖戰,先知問他:“你的父母在世嗎?”此人回答:“是的,他們都在世。”先知說:“孝敬他們就是為主道出征。”(布哈裡、穆斯林等輯錄)聖訓的意思不是說我們在家中孝敬父母就可以免去為主道出征的責任,而聖訓的意思是聖戰是社區主命,有人參與即可。而孝敬父母是個人必須完成的主命。

保障父母豐衣足食而不注意父母的情感,這遠算不上孝敬。因為我們家裡的犬馬等動物,我們也要供給食物,如果只給父母衣食等費用,而缺乏尊敬和愛戴,那麼這與對待我們家中所餵養的動物有什麼區別呢?所以,孝敬父母,關鍵在於心態和平時的一舉一動。伊斯蘭教導我們對待父母的禮儀有:

1、語言溫和。安拉說:“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他們中的一個或兩個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的時候,你不要對他們說‘呸’。不要呵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17:23

2、悉心服侍。尤其是他們生病的時候。安拉說:“你應當畢恭畢敬地服侍他倆,你應當說:‘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像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樣”。(1724

3、除了帶路等緣故,不要走在他們的前面,要走在他們的後面或者與他們走在一塊。生活中我們和尊貴的人走在一起的時候,總是讓別人走在前面,我們走在後面,我們的父母更應該受到這樣的禮遇。

4、他們叫你時你要立即回答,哪怕你有再大再重要的事情也罷。先知(願主福安之)曾通過古人的故事教導我們:禮副功拜的時候,如果聽到母親叫喚,可以放下拜功,回答母親。所以,在其他的場合更應該如此。許多年輕人對父母的召喚置之不理、置若罔聞,這實在是不應該的。

5、吃飯的時候等他們先用餐。這是一個基本的用餐禮儀,不需要多說。

6、傾聽父母的談話──即便是他們的話語無倫次、嘮哩嘮叨。當然如果父母說的話和行為如果超越安拉的法度,那另當別論。但一般而言,父母的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我們要徵求他們的意見,要和他們溝通。

7、如果沒有和父母住在一塊的話,應該經常去看望他們,多陪他們說話。

8、不要辱罵別人的父母,以免別人辱罵自己的父母。先知(願主福安之)說:“一個人罵了自己的父母。”聖門弟子問:“先知啊,他怎麼會罵自己的父母呢?”先知回答:“他罵別人的父母,別人回罵,就等於罵自己的父母。”(穆斯林輯錄)

9、如果他們歸真了要給他們祈禱,接續他們的骨肉及親朋好友。先知(願主福安之)說:“人歸真後一切工作都結束了,隻有三件事有利於亡人:生前幹的善功;有利於人的知識;清廉子孫的祈禱。”(穆斯林等輯錄)

10、作為中國穆斯林,我們當中許多人的父母或許不是穆斯林,我們在給他們盡孝,讓他們享受今世的天倫之樂的同時,不應該忘記後世,我們應祈禱真主引導他們走上正道,我們應奉勸他們加入安拉的宗教,後世我們共同進入安拉的樂園。

我們的主啊!求你憐憫我們的父母,就像我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們那樣!

我們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賞賜我們美好的(生活),在後世也賞賜我們美好的(生活),求你保護我們,免受火獄的刑罰。(阿敏!)

 

來源:中華穆斯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ni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