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blog.qhnews.com/2007/9/11/115269_6672_1189524758945.jpg 

婦女戴頭巾、披面紗?穆斯林男子可娶四個太太?穆斯林現今仍然遵從著源自七世紀的規定?……   我們對伊斯蘭充滿疑問,伊斯蘭的種種好像與我們生活的二十一世紀格格不入;時移世易,人類社會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都在改變,怎麼伊斯蘭好像仍然固我,絲毫不變,教人費解。

   究竟有什麼障礙橫亙在我們面前,使我們無法跨越與伊斯蘭之間的文化鴻溝?

   的確,伊斯蘭文化與近幾百年主導世界的西方文化有著根本性的差別;因此,受著西方文化影響的我們,如要消除妨礙我們瞭解伊斯蘭文化的障礙,第一,便是打破腦袋裏西方思想的框架,才能夠以一種新的眼光、新的思維,去看、去思考伊斯蘭這一套在各方面都自成系統而又環環相扣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

  以男女平等為例,在西方婦女解放運動的影響下,我們對男女平等的普遍理解是:男人做的,女人一樣可以做;所以,伊斯蘭容許的一夫四妻,伊斯蘭教導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被認為是男女不平等。

   殊不知,伊斯蘭對男女平等的觀點根本有別於西方。伊斯蘭看男女平等,並不是平面、算術似的1=1,把男女看作完全一樣;而是首先肯定男女人格地位的平等,並且保障每個人的基本權利(比如:生存、接受教育、信仰自由、工作、擁有和繼承遺產等等),然後考慮兩性生理、心理等天生的差異和社會整體的利益,從而厘定男女的角色和權責。在伊斯蘭的體制下,男女各司其職,各安其所;兩性互補而不是互相競爭。

   因此,穆斯林婦女無需爭取解放,走出家庭,她們明白做賢妻良母的重要性和價值,而她們的權利,造物主早有公平的規定,寫在伊斯蘭法裏,用不著她們像西方婦解分子聲嘶力竭地去爭取。

  伊斯蘭非常重視家庭價值,男女各有不同角色和權責,清楚分明,為的是建立和諧、溫馨的家,讓人人享受到家庭溫暖,讓孩子在良好家庭教育的薰陶下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接班人。

  話說回來,伊斯蘭並沒有阻止婦女出外工作,只是指出婦女的首要責任是在家庭;如果必須在家庭與事業之間作出選擇,穆斯林婦女便有清楚的價值標準作為指引。如果個人情況許可,穆斯林婦女一樣可以出外工作,服務社會。   另一個我們必須打破西方思維模式才能夠清楚瞭解的課題,便是伊斯蘭的“政教合一”。談到政教合一,一個普遍的想法是:那不屬於現代,我們甚至還想到歐洲中世紀政治與宗教糾結在一起的不愉快歷史經驗。歐洲近幾百年的蛻變和躍進,政教分離是其中一個元素;它是現代性的基石之一;歐洲進步了,怎麼伊斯蘭仍然死守政教合一?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要解釋清楚並不容易。

   看看認為伊斯蘭應該放棄政教合一的人的論據。歐洲從中世紀走向現代的歷史進程是以基督教文化為背景的,既然受基督教文化薰陶的歐洲實行政教分離,社會得以發展進步;那麼,伊斯蘭也應該放棄政教合一,使社會釋放發展、進步的力量。

   然而,這個邏輯似是而非。首先,我們要問:伊斯蘭與基督教一樣嗎?可能你會回答:都是宗教,大同小異。殊不知,伊斯蘭與基督教甚至其他所有宗教大不一樣。在現代,我們對宗教的理解是,宗教屬於精神層面,是個人的事,只影響個人生活;即使宗教影響著社會,也是間接性的,宗教不應直接介入社會的其他範疇如政治、經濟、教育等等;所謂凱撒的歸凱撒,耶穌的歸耶穌。既然我們給宗教劃了個框框,而伊斯蘭的教導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我們自然覺得伊斯蘭這個宗教專制、蔑視自由,恰似歐洲中世紀教會深深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然而,這是錯覺,這種錯覺是因我們給宗教下的狹窄定義所引起的。要消除這錯覺,首先不要給伊斯蘭套上宗教的框框,否則,這個框框就變成一堵牆,阻礙我們理解伊斯蘭。

   然則,伊斯蘭是什麼?伊斯蘭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指引人類的道路,“伊斯蘭”這個詞的意思就表達了整個宗教的神髓:世人透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順從造物主的教導而得到內心的安寧、人與人之間的和平以至人類和宇宙萬物之間的和諧。因此,伊斯蘭不只是精神層面或者個人的事,它更包括由造物主制定的一套完整法律,以及在政治、經濟、教育、家庭、國際事務等範疇的原則、指引;也就是說,伊斯蘭包括生活的全部,根本不可能把伊斯蘭從生活的任何一部分剔除出去。正因為我們慣於把宗教限制在狹窄的範圍內,為了把伊斯蘭表達得更貼切,讓人一目了然,我們可以說,伊斯蘭不只是一種宗教,它更代表一套價值觀、一套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的理念、一套法律、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 -- 造物主啟示給世人的完整生活方式。

   西方所指的伊斯蘭“政教合一”,就是伊斯蘭得以全面實施,即是說,真正的伊斯蘭政權得以確立,把伊斯蘭法和伊斯蘭在公共領域和私人生活的各種教導付諸實踐。

   但是,必須知道,伊斯蘭的“政教合一”絕不等同於歐洲歷史上的政教合一,因為伊斯蘭不等同基督教;其中一個主要的分別是,基督教對於集體事務方面的原則、指引有欠完整。伊斯蘭是造物主給予世人的完整指引,因此,伊斯蘭體制下的“政教合一”與歐洲歷史上的政教合一有天壤之別。在伊斯蘭的“政教合一”體制下,基本的人權包括生存、擁有財產等權利以及思想、信仰自由早已得到尊重和保障,而且,造物主制定的法律(伊斯蘭法)跟前,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人人平等;在伊斯蘭的“政教合一”體制下,現代民主社會的要素 -- 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 -- 早已確立;在伊斯蘭的“政教合一” 體制下,穆斯林重視求知治學,穆斯林科學家早已探索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並且取得豐碩成果,在中世紀締造了伊斯蘭文明的黃金時代,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所以說,伊斯蘭“政教合一”的實質內容絕不等同於政教合一這個詞使人聯想到的歐洲歷史經驗;歐洲在近二百年實行政教分離後所得到的東西,諸如人權、自由、法治(伊斯蘭對這些概念與西方有稍為不同的詮釋)、科技發展,在追溯至七世紀的伊斯蘭教義裏早已存在,並且在隨後的伊斯蘭國度裏得到落實。關於這點,可以說,穆斯林不善於表述自己,人家說政教合一,便跟隨套用,以致掉進語言的陷阱。

   消除妨礙瞭解伊斯蘭文化的第二道障礙,是不要把伊斯蘭切割來看。伊斯蘭是個有機整體,各個環節互相關連,互相呼應。當伊斯蘭得以全面實施的時候,它最能夠發揮作用,它對人類社會的益處就最明顯。所以,如果把伊斯蘭左切右割,然後評頭品足,這種做法既對伊斯蘭不公平,更無法瞭解伊斯蘭文化的豐富內涵。

   舉個例子,伊斯蘭容許一夫四妻,廣為人知,驟眼看來,是對女性不公平。前面已經說過,伊斯蘭看男女平等,並非簡單如算術題,一夫四妻或一妻四夫皆可。

   伊斯蘭的規定是,男子可以娶多過一個妻子,但不能超過四個,同時有附帶條件,就是要公平對待所有妻子。如果丈夫不能做到公平,無論在物質或心理方面,比如沒有經濟能力負擔所有妻子同樣的生活費,或者無法不偏愛其中一人;那麼,他便不應娶多過一個妻子。如果多妻但不能夠做到公平,那位丈夫便有罪過。

   伊斯蘭容許的多妻,無論兩個、三個或四個,所有妻子都享有相同的地位和權利,沒有妻妾之別。伊斯蘭嚴禁任何不正常的男女關係,姨太太、情人,即使一夜情的娼妓也一律不許存在。試想想,在這樣的制度下,男人要拈花惹草,並不容易;比起在名義上是一夫一妻,卻容許自由性關係的社會裏,穆斯林男子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因此,伊斯蘭容許一夫四妻,其實是對女性提供了更大的保護。更何況,多妻並非規定,只是容許;它為人類社會複雜的問題(比如妻子不育、男少女多等等)提供了解決方法。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伊斯蘭就明確地倡導一夫一妻(《古蘭經》有關經文的意思是:人很難做到公平,所以,一妻更好),並一視同仁地規範了多妻(以公平為條件,數目限制為四個,貧富顯貴如一),更保障了婦女的權益(例如:人格獨立、擁有私產、丈夫應善待妻子),我們仍然可以說伊斯蘭歧視女性嗎?

  還有伊斯蘭嚴格的服裝規定,穆斯林婦女出外必須穿長袖衫、長裙或長褲和戴頭巾,也是為了維護婦女的尊嚴,為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   在伊斯蘭的體系裏,婚姻制度和服裝規定均效力於相同的目標:保護婦女和家庭、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單看伊斯蘭容許一夫四妻一項,卻忽略了背後的意義和其他配套,便不會明白伊斯蘭整體的有機運作。  打破妨礙瞭解伊斯蘭文化的第三道屏障,是要知道伊斯蘭文明的精神內涵永恆不變,但其物質文明的面貌卻隨時代而演變。很多人以為伊斯蘭保守、落後,無法與現代世界接軌,這種誤解便是由於不明白伊斯蘭文明的精神層面不變與物質層面可變之區分及道理所在。

   伊斯蘭文明的精神內涵永恆不變,是指伊斯蘭提出永恆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這些核心價值和道德指引超越時代、地域和民族,因為人之為人所賦有的人性,古今中外始終如一。伊斯蘭提出包括平等、自由、和平、公正、協商決議等核心價值;伊斯蘭教導我們忍耐、知恥、誠實、守信、仁慈、助人、孝敬父母、夫妻恩愛、與人和善,禁止黃、賭、毒、貪瀆、斂財、徇私、恃強淩弱、性自由、同性戀等等;同時,伊斯蘭指出,無論科技怎樣進步,物質怎樣發達,我們都不可拋棄這些核心價值和道德準繩,否則,我們只會變成物質上的巨人,卻是精神上的侏儒,找不著真正的幸福。

   有論者說,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要仿效七世紀穆罕默德聖人時代去改造眼前的社會,推行中世紀的伊斯蘭法。這種說法很駭人,好像伊斯蘭要開時代的倒車,從二十一世紀倒退到一前四百年前,怎麼可能?!說這話的人,要麼對伊斯蘭瞭解得不透徹,要麼存心誤導。

  首先,要知道“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是西方給伊斯蘭復興運動扣上的帽子,把復興運動標籤為“原教旨主義”,既有誤導作用,亦含貶意。

   如果說“要仿效七世紀穆罕默德聖人時代去改造眼前的社會”,那是指以伊斯蘭的核心價值和道德指引為基礎進行社會改革,這些核心價值和道德指引是伊斯蘭文明永恆不變的精神內涵,它們既屬於早期的伊斯蘭社會,也應當是任何時代的伊斯蘭社會所擁抱的基本價值。再說伊斯蘭法,伊斯蘭的基本價值很大程度上便是以伊斯蘭法體現出來,從而得到落實。如果說伊斯蘭法屬於中世紀,那麼,也應當說它同時屬於現代。

  伊斯蘭教導我們建設世界,開發、利用大自然的資源,愛惜、保護環境。由此可見,伊斯蘭重視精神文明的同時,亦兼顧物質文明的建設,鼓勵穆斯林發展科技,與時並進,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前面說過,早期的穆斯林重視求知治學,熱衷探索大自然,大力發展各種科技,在中世紀帶領人類文明前進。

   事實上,伊斯蘭文明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與其他文明有互動、交流;因此,伊斯蘭並不拒絕現代文明,但是,她要以自己秉持的價值、原則來審視現代文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的是防止我們淪為精神上的侏儒。光有物質上的進步,忽略精神上的提升,這,非但不是人類的福祉所繫,更會帶來災難。

   打破妨礙瞭解伊斯蘭文化的第四道屏障是,要知道穆斯林並不一定代表伊斯蘭,即是說,不可從穆斯林的行為去認識、評論伊斯蘭。這話怎說?穆斯林是伊斯蘭的信徒,他們不代表伊斯蘭,誰代表伊斯蘭?

  伊斯蘭的教導博大精深,在倫理道德方面,它教人行善止惡,沒有穆斯林敢說自己百分之百地遵守了伊斯蘭,虔誠的信徒是盡力遵從信仰的教導,不斷提升自己的信德,這是個人層面。宏觀來看,今日,穆斯林國家之不濟,原因複雜,其中之一,正是它們遠離了伊斯蘭的教導(例如:積極進取、維護正義、團結合作)。可以這樣說:伊斯蘭是完美的,穆斯林卻遠離完美的境地。

   又有穆斯林,對自己的信仰認識有限,以致他所做的事情根本違背了伊斯蘭的教導。比如,女性割陰核是非洲一些部落的傳統習俗,伊斯蘭沒有這種規定或教導,相反,伊斯蘭禁止一切傷害人體的行為;可是,有穆斯林以為女性割陰核是伊斯蘭的規定,更何況其他人。   在一些穆斯林地區,傳統陋習與伊斯蘭的教導混在一起,無知的穆斯林分不清哪些是信仰教導,哪些是傳統習俗,於是統統歸類為信仰的要求。因此,我們從對信仰無知或者對信仰有欠認真的穆斯林那裏,怎能清楚認識伊斯蘭?

  妨礙我們瞭解伊斯蘭文化的第五道屏障,關乎到由誰來表述伊斯蘭;由他者表述伊斯蘭,往往有所偏差。  

 要充分瞭解博大精深的伊斯蘭文化,必須聽穆斯林學者的闡述。這裏所指的穆斯林學者,確切地說,是專門研讀伊斯蘭而本身亦是虔誠的伊斯蘭信徒;既不是那些修習伊斯蘭但因欠缺虔誠信仰而只屬名義上的信徒,更不是那些研讀伊斯蘭但本身並不擁抱伊斯蘭信仰的界外人士。

  不是說虔誠的穆斯林才有特權去講解伊斯蘭,而是誰更能夠正確、透徹地去傳達伊斯蘭文化的訊息。伊斯蘭不只是一門知識,它更是一種信仰,一套我們賴以安身立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誰最能夠體會並與他人分享個中的奧秘?莫過於同時達到學術和信仰高度的信徒。可以退而求其次嗎?那要看你要求什麼;如果你要認識伊斯蘭的真貌,瞭解個中的神髓,便不得不找表裏如一的伊斯蘭學者:不但有專業的學術水平,內心還有虔誠的伊斯蘭信仰。他會按《古蘭經》和聖訓 -- 伊斯蘭教義的泉源和根據 -- 闡述伊斯蘭的原則、價值觀、精神和種種教導,這是理念層面;還有實際一面,你可從他的言談舉止、行為操守中體會到活生生的伊斯蘭文化。

   還有一個原因,為什麼那些研讀伊斯蘭但本身並不擁抱伊斯蘭信仰的界外人士並非傳達伊斯蘭文化知識的理想人選。想想看,他們是在哪里修習伊斯蘭的?很可能在歐美。西方帶著偏見看伊斯蘭,由來已久,這是不爭的事實。在西方研讀伊斯蘭的本地學者能夠完全不受西方的偏見影響嗎?不大可能,至少他們會以西方的標準來審視伊斯蘭;前面說過,要真正瞭解伊斯蘭,必須打破西方思想的框架。由這類人士去講解伊斯蘭,恐怕是霧裏看花,既看不清伊斯蘭的真貌,又有扭曲真象的可能,危險!

  還有更糟糕的!香港有些專欄作家,沒有研習過伊斯蘭,只是看了一些西方人寫的書,便充當伊斯蘭專家,在媒體裏大放謬論;事實上,他們連伊斯蘭的基本教義都弄錯,更在錯誤的教義基礎上肆意攻擊伊斯蘭。

   真奇怪為什麼我們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禁止沒有學過醫的人行醫,形容他為冒牌醫生,那麼,我們怎會容許冒牌的伊斯蘭專家在報章上,在大氣電波裏暢談“伊斯蘭”?別以為他們談論的事情無關重要,伊斯蘭的信徒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香港也生活著約十八萬的穆斯林,我們又時常強調不同文化互相尊重、和諧共處,那些充當伊斯蘭專家的文人,他們的言論之嚴重性可想而知。

   非信徒學者、專欄作家之外,還有影響更為廣泛的傳媒。不少國際時事都與穆斯林有關,尤其是九一一後,傳媒把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掛鈎,問題在哪里?首先,正如前面所說,穆斯林並不一定代表伊斯蘭,個別穆斯林所做的事情並不代表伊斯蘭的教導,並不代表伊斯蘭文化的本質;事實是:伊斯蘭與恐怖主義完全沾不上邊。其次,利用恐怖手段來達到目的之組織,並非穆斯林獨有,比如多年在英國境內實行恐怖襲擊的愛爾蘭共和軍,為什麼不見傳媒把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活動與天主教掛鈎?為什麼全球十三億穆斯林中的極少數,他們違反伊斯蘭教導的行為卻被傳媒標籤為伊斯蘭的本質?除了亂貼標籤外,傳媒的報導又是否中立、客觀、持平,能夠讓讀者對有關新聞作全面、深入的瞭解?而不是偏頗的報導,誤導讀者。

   再說,大家耳熟能詳的“聖戰”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伊斯蘭教義裏根本不存在。所謂“聖戰”,是對阿拉伯文Jihad一詞的曲解。Jihad是伊斯蘭一項重要教導,Jihad一詞解作奮鬥,其涵義包括多個層面。首先,是每個人在內心以善念壓倒惡念,在生活中行善止惡的終身奮鬥;在社會層面,Jihad是指與惡勢力鬥爭,維護正義;Jihad的意思同時包括當有外敵侵略,便應該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抵禦外敵。涵義如此豐富的Jihad,為什麼經過翻譯後搖身一變,變作意思單一而又充滿火藥味的“聖戰”?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至於 “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以及近年出現的“伊斯蘭法西斯主義” 、“現代伊斯蘭資本主義”等等,都是西方把自己固有的概念往伊斯蘭身上亂套。本文在開始的時候說過,伊斯蘭自成體系,要真正瞭解伊斯蘭文化,必須打破西方思想的框架,以一種新的思維去認識伊斯蘭文化。老是以自己固有的概念去詮釋伊斯蘭的種種,就像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伊斯蘭,可以說,永遠看不到真貌,永遠無法認識伊斯蘭的本質,永遠無法跨越文化鴻溝。

 發佈: 2008-7-13 13:45 作者: webmaster 來源: 伊光原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ni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